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地盒.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地盒. Show all posts

Monday, 6 July 2015

終極大地盒

之前做了多個地盒, 一個比一個大, 原因係愈大愈有效果, 而且好像是無止境似的, 結論是, "在空間容許下做一個最大的". 因為剛搬屋, 可以重新做一個空間容許得下的大地盒 (註: 去年9月做果做在做好呢個地盒後賣了給網友了)
 
先訂箱, 銅板. 用了紫銅板 (其實用黃銅可能更好!). 箱本來是43cm闊 x 14 cm高 x 41cm 深. 但收到時才發現原來短了2CM. 只好把銅板界細些.



在箱底做些加工, 再放上大銅板

 唯一一條電線, 令銅板跟箱外接通



 大銅板放在箱底(一如以往), 再直插多塊細銅板

直放銅板的同時加入電氣石等材料


 加石的時候會有很多塵土, 請小心慢慢加以減少塵土污染家居

 
我這次加了些石墨粉, 但因為石墨粉太污衊不方便拍照所以沒有相片記錄.
 
完成得上蓋再放上音響架上, 接條銀線去前級便完成.

 (要等約一星期才有9至10成功力)

 

Friday, 27 March 2015

地盒的設計(三) - 總結

總結之前兩篇 blog 文, DIY 地盒要注意的重點是:

  • 要簡單易做
  • 要做價低
  • 要多電氣石, 多金屬和電氣石的接觸面
  • 一係做"全濕", 一係做"全乾". 但不要沒有主意.
  • "全濕"的意思是你打算當它是大地土壤, 要有水份; "全乾"是指你不想地盒內的東西受潮. 
  • 其他如地盒的盒材(用木? 金屬? 膠? 定混合?)、墊材、不同石的比例、金屬的厚度、類型、種類就看自己 budget. 
重重點在頭三點.

以最近同朋友做的一個特大地盒為例, 我地從大陸網購所需材料, 寄去集運倉, 再打包到香港上門.

箱 (重16.5kg)
  • 外形尺寸:寬度430高度140深度423
  • 內部尺寸:寬度416高度124深度410
  • 價錢: $490 + $15(運費) RMB

電氣石
  • 35kg
  • 價錢: $2105 + $75(運費) RMB

白晶石
  • 3.5kg
  • 價錢: $250 + $10(運費) RMB

銅板 (重13.5kg)
  • $880 + $30(運費) RMB

其他(接口, 插頭, 地盒線) $???

集運到香港上門約 $400 HKD

地盒的設計(二)

續上, 本文會探討做地盒時一些更基本的問題

8. 地盒點解係金屬片加電氣石?
金屬片係用嚟導電, 電氣石係主菜, 金屬片的目的是把器材的noise帶到電氣石. 所以地盒內只要有導電用的金屬片和消化noise用的電氣石. 這兩個功用以外的其他東西我想不到有何用途.


9. 用乜金屬最好? 
這個是跟上面說的有直接關係. 如果金屬片的目的是把器材的 noise 帶到電氣石, 那麼金屬片是要愈多愈好, 因為可以接觸到的石會愈多愈廣.
用乜金屬片最好? 便是愈有導電性的金屬片愈好, 這個意思說明了銀比銅好, 紫銅比黃銅好. 但有一個重點要留意是, 導電性跟金屬是否氧化是有很大關係的!


10. 如何鋪金屬? 金屬片? 金屬柱? 
這個問題, 換另一個角度看, 便是如何做到最多的表面面積, 令 noise 可以暴露於電氣石前給電氣石消化? 請看下圖自己分析:
至於用金屬片定係用柱? 問一下材料的成本再想想效益便會有答案


11. 如何放置金屬和石最好?
在地盒內, 電氣石主, 金屬為副, 那麼如何放它們便是如何有效又容易地放好它們而又得出最大接觸面和最大 noise 消化量便是最好.


12. 石同金屬片的比例該如何?
便是找出石的體積, 用最大面積的金屬片去貼住尐石.
可以因此推論出石的體積不能過大, 也不能過細.


13. 除左電氣石和金屬, 仲有乜野要落?
我也不知道


14. 電氣石有很多種不同大少, 也有打磨不打磨的, 應該用那種?
思考前面Q10-Q12便能得出理想的電氣石大少和質素.

Thursday, 26 March 2015

地盒的設計(一)

地盒點設計真係一個大題目, 我唔係專家, 只係靠試同邏輯推理, 去想/找出合乎邏輯的做法和設計, 不同的設計大致可以有以下幾種:


1. 箱殼接地 (A&B)
箱殼本身可以有更好屏蔽, 令大氣中的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減少影響殼內的東西. 我以前也做過一個這樣的設計. 所以點解尐amp, dac要用金屬箱殼唔用膠箱殼, 因為屏蔽可保護(減少) EMI 對機內電路的干擾.

但想了一想, 如果箱殼內的東西本身是可以吸收 EMI (大前提係你相信電氣石或其混合物可以吸收 EMI, 這是討論的立論, 如不同意, 可以不用看下去), 咁只要它相對夠多, 箱殼做不做屏蔽應該分別不大. 換另一個角度去諗, 如果尐石連個殼吸收的 EMI 都"消化"唔晒, 咁佢真係唔好叫做地盒了.

我之前也做過一個箱殼接地的, 是A的設計, 借左俾朋友玩, 佢的feedback 係它的效果比較反覆, 時好時差, 都係果句, 個別意見, 沒有大參考性.


2. 箱殼唔接地 (C&D)
上面談論過箱殼接地不會對箱內的電氣石有很大好處, 因為電氣石本身應該要好強大的吸EMI能力. 咁箱殼接地有沒有壞處? 我估係有. 原因係, 地線本身有很微弱的noise (否則地盒都唔會有效啦!), 把地盒接地會加重地盒的"工作量", 或者說是多此一舉, 因為其他器材本身也接了地, 最後也會通過地盒線接到地盒內的石去.

其實箱殼唔接地的好處, 相反地, 係減少因為接箱殼接地的不確定性.


3. 多地盒室定單一地盒室?
比較上圖A&C 同 B&D, 分別在於A&C係有三個獨立的地盒室, B&D只有一個. 那麼問題是, 在同一個容積內, 做一個大室好定係做多個細室好呢?

我覺得這純粹是個"喜好"的問題, 多室的好處是:

  • 看上去個地盒型D (有人會覺得)!
  • 有較多接法(可打通接多件, 不打通獨立接多件, 或打通接一件)
  • 當獨立接多件時, 可避免因為接上地盒線而令器材有更多接線. (器材本身可能已經接通了, 再加接線可能會有壞影響)
  • 可玩性較高

單室的好處:

  • 簡單制作. 如果做多室, 你要用多條地盒線, 再不停試不同的接法
  • 減少可能性(因為只能接一件), 減少出錯機會. 問題縮減到"接那一件"
  • 不怕用不盡個地盒, 因為只是接或不接地盒的可能性.

4. 點解唔用木殼?
上面提到, 用木殼不能減少EMI, 但木殼有個好大的好處, 係美觀! 所以較好的做法係, 用木殼包住個金屬殼, 這樣可以取兩者之長. 但這樣會增加成本和制作的複雜


5. 物料的採用
在同一個容積內, 地盒內放乜肯定對它的 performance 有直接影響. 所以想清楚地盒內放乜係十分十分重要的.
5.1 電氣石
這個不用多說, 問題是用大顆定細顆. 自己想想
5,2 白晶石
有說是加強電氣石的效能
5.3 木炭備長炭
我想不通有何作用
5.4 金屬(帶導電性的, 如銅板, 無膠皮的電線)
這個目的是增加地盒接口和盒內的石的接觸面
5.5 金屬(不帶導電性的, 如氧化鐵(又稱銹鐵))
我想不通有何作用
事實上, 大多數的金屬都會隨年月而氧化, 一般金屬氧化了會比沒有氧化在化學結構上更穩定, 而相對地, 較穩定的金屬, 它的導電性能是會下降的. 所以我地先要定期清潔音響器材的接口減少金屬插頭因氧化而令音色有壞影響.


6. 空氣的濕度對地盒的表現有沒有影響?
我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而我估計係有影響的.
一般材料的電阻值隨環境溫濕度的升高而減小. 相對而言,
電阻受環境濕度比較敏感.  溫度升高,載流子的運動速率加快,介質材料的吸收電流和電導電流會相應增加

濕度對石的影響則不明, 但地盒內如果有鐵的話, 濕度對它影響應該是頗大的, 因為濕度高會令鐵較易生銹. 而生銹後的鐵導電性會大減,


7. 插電除接地外, 仲有無乜作用?
正如鋼琴有時要插電, 目的是除濕, 如果地盒內也加發熱線(如鋼琴般), 它的長期穩定性應該較好.

Wednesday, 3 September 2014

大地盒

去年做一個地盒加插座, 上星期再做多個, 但這個只有一個接口, 用來接前級.
現在所有器材都不接地線. 只有前級接了地盒.

地盒的原理像一個電池, 把器材的游離電子吸引, 盒內的電氣石可把電能轉變為動能. 令整體的游離電子減少. 而白晶石則據說有消磁功能. 所以也少量加入. 至於金屬板的目的是增加接觸石的接觸面.

黑石和其他石的分量是7 比 1. 例如這個地盒便用了7公斤的電氣石和1公斤的其他晶石.

原理就是這麼簡單, 至於如何可以做得好? 就是注意以下數點:
1. 體積 - 因為地盒原理等同電池的相反 (吸電唔係放電), 愈大愈吸得勁.
2. 震 - 因為石是把電磁波能量轉變為動能, 反之, 它也可把動能轉變為電磁波能量. 所以如何防震和化震是要考慮.
3. 保養 - 氧化會使金屬的導電性能大減, 有人做地盒會放入生銹鐵等, 我對這些做法想不明白, 可能他們真的聽得出很有效, 但小弟的知識層面不能令小弟相信, 小弟只做的是相反: 如何防氧化.

上面說了, 做地盒其實十分容易, 最貴的只是地盒線. 因為用了不同的線材是會有聲音的分別, 當然, 地盒內的金屬同道理也是會有影響, 我這個地盒做了千多元, 要是你不能克服自己的心魔, 你做的地盒一定會價值不菲. 如何取捨? 你是懂的.

首先是要找個盒, 我手上有個DIY過現在沒用的鋁箱, 所以加塊銅板把之前的孔蓋住了便能用. 因為石粒很細, 會漏出來, 建議做好防漏!
 如相中, 白色的便是我做的防漏

在箱後方加一個接口. 其實不加也可以, 因為箱子現在是導電的.

 內部四周加上damping material. 也作為防漏之用.

放上銅片, 目的是增加接觸面.

石:

加入所有石.

做了導電測驗, ok便上蓋
 完成